关于《梅州市城北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
(草案)公示的公告
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,我局组织编制了《梅州市城北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。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、可行性和公众参与性,现按程序将《梅州市城北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(草案)》通过网站、现场展板等形式进行公示,进一步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,集思广益形成科学规划。该规划现为草案阶段,最终方案以审批公布成果为准。
公示期为2021年7月16日至2021年8月14日,广大市民或与之存在相关利害关系的单位、个人均可在公示期内到公示现场或指定公示网站查阅规划内容。如对该草案有意见或建议的单位、个人,可通过信函、电子邮件等形式将意见或建议提交至市自然资源局。
公示期间,广大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并反馈意见:
1、现场公示地点:梅州市自然资源局一楼大厅(华南大道29号)、梅州市自然资源局梅江分局一楼大厅(华南大道31号)、城北镇人民政府一楼大厅(环市北路南侧)、杨文村委会、上村村委会 、新田村委会、扎下村委会、中村村委会、黄明村委会、岭上村委会、明阳村委会。
2、查询网址:https://www.meizhou.gov.cn/zwgk/zfjg/szrzyj/(梅州市自然资源局门户网站)。
3、电子邮箱反馈意见:mzkjghk@meizhou.gov.cn。
4、电话反馈意见:联系人(李工),电话/传真:0753-2191851。
5、信函反馈意见:请邮寄至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华南大道29号梅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收,邮政编码:514071。
6、有效反馈意见期:2021年7月16日至2021年8月14日,信函反馈意见邮戳日不应该超过意见反馈期最后一天,电子邮箱反馈意见发件时间不应超过意见反馈期最后一天24:00,逾期视为无效意见,不予采纳。
7、有效反馈意见:为便于更好地沟通和完善规划,请在意见中注明真实联系人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联系电话、联系地址、电子邮箱等(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,请加盖单位公章),如反馈意见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,无法及时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视为无效意见。
梅州市自然资源局
2021年7月15日
梅州市城北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(草案)主要内容
一、规划范围
城北北部片区位于梅江区城北镇行政辖区内,南、北分别与与梅县区程江镇、城东镇相邻,西与梅江区扎上、干光、塔下、三村等村相连,东至长深高速,面积约30.15km²,涉及杨文村、上村村 、新田村、扎下村、中村村、黄明村、岭上村及明阳村共9个行政村。
图1区位图
二、规划原则
生态性原则——充分尊重现状,因地制宜,结合用地适宜性分析,严格基本农田、明阳寨森林公园等农用地、自然保护地保护,减少发展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。
协调性原则——立足城乡统筹的战略高度,综合考虑规划区在整个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和特色,科学布局用地,充分协调好与周边其他区域的关系。
可操作性原则——根据城北镇的发展需求,通过用地兼容性、地块和路网弹性控制等手段,采用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方式,对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山体、水体、绿地保护提出刚性规定,对局部开发和建设提出引导。为适应市场的需求,在用地组织上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,考虑不同类型用地及各功能分区之间的兼容性,既要能满足现实要求,也要为未来的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,以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变化。
三、功能定位
规划区位于梅州城区近郊,是主城区外围重要的生态缓冲区,未来应 “承载使命、彰显特色”。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升近郊相关配套产业,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,打造成为梅州市乡村振兴“城郊融合”示范样板、近郊农副产品供应基地、城区重要的郊野公园休闲区。
四、空间结构
规划构筑“两轴三廊六区三节点”的整体空间结构。
图2 功能结构图
两轴:即沿国道G206和中心城区规划外环路,整合资源,集聚产业,形成两条城镇发展轴;
三廊:即以杨文村、黄明村现状河道为基础,塑造滨水景观带,描绘“沿河画廊”景观特色,激活“水岸经济”带,形成三条景观廊道,增值城乡发展空间;
六区:即城镇功能服务区、城郊生活区、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和三个美丽乡村乐活区;
三节点:即石子坳郊野公园、明阳寨森林公园、杨文生态公园。
五、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
人口规模:规划区可容纳居住总人口约1.37万人。
建设用地规模:规划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361.22公顷,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46.19公顷,城市建设用地134.91公顷,对外交通设施用地71.23 公顷,其他建设用地8.89公顷。
六、土地利用规划
规划用地呈斑块状有机布局,并以低强度开发为主。规划总面积3015.42公顷,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61.22公顷(含城市建设用地134.91公顷、村庄建设用地146.19公顷、对外交通设施用地71.23公顷,其他建设用地8.89公顷),占总用地的11.98%;非建设用地面积2654.20公顷,占总用地的88.02%。
城市建设用地中,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(A)1.71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0.48%;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(B)7.04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1.95%;公用设施用地(U)6.02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1.67%;工业用地(M)58.49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16.19%;物流仓储用地(W)0.46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0.13%;绿地与广场用地(G)21.46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5.94%;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(S)39.39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10.90%。
村庄建设用地中,村民住宅用地(V1)139.83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38.71%;村庄公共服务用地(V2)1.50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0.42%;村庄产业用地(V3)4.69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1.30%;村庄基础设施用地(M)0.17公顷,占建设用地的0.05%。
规划采用三级图则控制体系,分别为片区总图则、控规单元图则、地块图则。控制内容主要包括:
(1)强制性控制内容:土地使用性质、建筑密度、建筑限高、容积率、绿地率、配套设施(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)。
(2)除以上内容外,其余为指导性内容,是参照执行的指标。主要包括:地块面积、建筑面积、人口数、停车位、土地使用兼容性等。
图3 土地利用规划图
七、道路交通规划
1、构建“10”字形道路结构,整体形成主次干道和村道相结合的城郊特色道路系统。
“10”字形道路结构:由国道G206、规划外环路、县道X018、乡道Y120共同构建“10”字形路网,形成 “外联内畅”的联络干线。
内部道路系统:规划区次干道、支路(12米-20米路),主要用于片区的联络与集聚组团的道路疏导;村道(5米—8米)主要用于村庄内部的微循环。
2、规划区城市道路包括主干道、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,各等级道路控制要求如下:
①城市主干道。道路红线主要控制宽度为40-60m,设计时速40~60km/小时,双向4-8车道。
②城市次干道。道路红线主要控制宽度为12-24m,设计时速30~40km/小时,双向2-4车道。
③支路。道路红线主要控制宽度为12m以下,设计时速20-30km/小时,双向2车道。
图4 道路系统规划图
八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
本次规划区主要为乡村地区,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主要参考《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(CECS354:2013)》及其他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,落实重点项目,考虑村域范围的服务半径,设施尽可能集中的布局,完善卫生站、文化活动站、老年人活动中心、健身场地、小学等设施。
1、教育设施
将原崇德学校改造为杨文幼儿园。
2、文化设施
结合村委设置5处文化活动室和阅览室。
3、养老设施
结合村委设置3处养老服务站。
图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
4、村庄健身场地/全民健身设施
规划新增13处健身场地。对村内一些宅前屋后的空闲地,可根据村民需求配置健身器械。
九、绿地系统规划
规划区依托现状水系和山体,构建“三带、三园”的绿地景观结构。
三带:指沿周溪河、扎下河和南部水系形成南北走向滨河景观带。
三园:指明阳寨森林公园、石子坳郊野公园和杨文村生态公园。
规划区绿地包括公园绿地、防护绿地和广场用地,总规模为21.46hm²,占建设用地的5.94%。
图6 绿地系统规划图
江南79.8万元
新县城68.8万元
江北95万元
江南53.8万元
江南108万元
华侨城23.5万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