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上海与鹤岗的房价差额能有几百上千万?
为什么人们都涌向北上广深发展,没什么人愿意去西北、东北发展?
本篇是城市观察系列。
一个城市的价值,完全是以其优势产业的容量决定的,当优势产业衰落,自然而然会带动城市就会衰退。
河北的省会换了好几茬,保定作为省会的时候,石家庄是农村,正定还富饶一些,省会一切换,保定闻名全国的只剩下驴肉火烧。天津也是相同的逻辑,1949年前非常富庶,是全国工业重镇,叠加港口优势,外贸和工业双重暴击,工业体量占到了全国的15%以上。后期承接河北省会的功能,依然富甲天下,但拿掉运输和工业的优势后,目前在国内所有直辖市里排倒数第一,很多王牌地级市如深圳、苏州县城的gdp也早已超过了天津;
俗话说“生在扬州,死在柳州”,扬州靠盐业发家,带动多个产业并行,靠海产盐成本极低,周边水路四通八达,产出的盐不用过夜就能运出去,盐税是明清时期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。到了现代,这个功能不再重要, 扬州跟周边的苏北城市如镇江、泰安也没有什么大差别。
宜宾、遵义也是不错的地方,依靠拳头产业发展,有自己的机场(苏州都没有)和依附于白酒行业的其他产业,但经济形态单一,想要超过成都、贵阳这种省会城市,短期内希望不大。但深圳也不是省会,却可以稳居全国前三,硬生生把老大哥广州挤下去一名,原因也很简单——科技带动经济发展,毗邻香港,金融业和贸易亦有支持,这也是得天独厚的经济王牌。
上海是远东第一城市,大部分是由于其完美的地理位置,叠加我国强劲的外贸——上海的港口是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,不受海岸线和内陆河道等地理因素等影响。如果其他国家想再建一个上海,光交通网的修建就是一笔天文数字,基本不可行。上海还有空港的加持,全世界都没几个城市有如此优势。
上海港
上边讲的是大城市的优势与劣势,但不管如何,这些城市总是有一两张王炸的,能撑起一个区域的大发展大繁荣。但县城与他们不同,未来的前景比大城市差很多。
从经济学角度看,大城市的确立和发展,都是经济原因。而在古代,县城的选址,一般选在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、交通便利的地方,方便国家收税、清点人口,当时交通、通讯条件都特别差,只能通过驿马传讯,因此为了行政管理,成立“县”规模的小型城市,是古代统治者为了方便统治的手段之一。历史上的县城,出了少数依附于大城市的之外,规模都不大,也没有什么经济任务,没有大规模建设的“经济动机”。
但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推动,县城成了人口聚集的枢纽,相应的,房地产行业在县城也有了快速发展。但目前的大部分县城,没有什么好的经济产业,提供不了太多的高薪岗位,无法把10-20万人口固定在本地,安居乐业。县城的实质还是“消费”,年轻人去大城市打工,春节回乡看看老婆孩子,顺便把赚到的钱留下来。
这个模式本来挺好,但各个大城市为了“抢人”,放低了落户的门槛,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“抽水机”,吸引走了年轻人。年轻人都搬到了省城,剩下的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无法撑起县城的经济指数,这也是县城经济难以高速发展的原因。
县城怎么才能发展好?大城市病如何缓解?
全国统筹一盘棋,其实是相当难处理的问题。人口在迁徙,但用地指标等资源是不跟着人走的——京沪深的用地指标不会因为外来人口增加而增加,还要根据规定确保农业用地等。同样,地方上也并没有说年轻人迁走了,土地指标就要有所变化,开发商为了业绩的增长,仍然在县城不断造房子,这就造成了大城市好房子供应不足,房价上涨,而人口大量外流的县城,有了房产去库存压力。
那么能不能土地指标跟着人走呢?土地指标摊到每个人头上,小王从河北到了北京,北京的指标+1,沧州的指标-1,可以吗?
只能说这个方法未来或许可以,现在不行。虽然这样能解决土地指标的问题,但这样把资源都抽取到了大城市,导致富者愈富、贫者愈贫,与我们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相悖的。
这就是全国统筹发展、共同富裕的难处。
有些经济学不及格的自媒体,总说房价涨的太快了,应该暴跌才合适,房子多价格应该就是建筑成本。
这是说胡话。其实考虑到m2的数据,全国房价整体是没有大涨的——从2000年开始,m2差不多增长了十多倍,房价的增长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据,可能分布不均,京沪深涨的多点,地方省会涨幅一般,小地方涨了3~5倍,农村房子没涨价。
区域间的经济差距,部分也是由房价的涨幅差距引起的。北京吃低保的贫困户,没有收入,但可能也是住在总价300万的破平房里,他们也没办法卖了房子举家迁徙。但这个价格如果置换成现金,在石家庄办个企业是没问题的。
房价还有土地制度和拆迁的影响,这点我们不展开讲。为什么萧山那么多拆迁妹?这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因素。
这么看来,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,对经济整体的发展是不好的。但也不能这么讲。
举个例子,我小时候住的房子,是父母单位分的,家属院整齐划一,不管你是工人还是干部,只要能分到房子,都差不多,无非是职称高的人房子大一点,普通工人小一点,吃的住的用的,也都是平均分配。但这种计划模式下的分配其实效果并不好,那个年代的工厂效率,比改革开放以后南方的大部分工厂都低,因为没有市场竞争,干多干少都一个样,工人偷懒、摸鱼、出次品……但手持“铁饭碗”,工厂也没办法处理他们,只要按时上下班,提级、加工资、年底奖金一样不差。
再加上工农业剪刀差,也对冲了一部分低效率,只是苦了农民兄弟。改革开放以后,允许区域之间开始竞争,谁干的好谁在经济上的话语权就大,就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去做大做强,形成了良性循环,工农业的剪刀差也在逐渐变小,农民兄弟们也用上了各种现代化的产品,我们漂亮农村的生活条件,完全不输欧美发达国家。这也是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”“全面脱贫”的意义所在。
把区域经济的差异制定一个可容忍的范围,适当鼓励各地竞争,对经济效率的提升有较多的好处。人类的本性就是贪婪和懒惰,假如一个人什么都不做,也能住在内环线的漂亮小区里,才是真正资源的错配,这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不符的。竞争才能带来动力,有了动力才能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标。
如何平衡区域发展差异与房价上涨,是未来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,期待有聪明人能想出妥善的解决之道。
新县城68.8万元
江南79.8万元
江北95万元
江南108万元
江南53.8万元
华侨城23.5万元